金秋时节,走进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处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微风吹过,金色的麦浪翻涌,水飞蓟、燕麦草翩翩起舞,设施大棚里飘来阵阵瓜果香,这正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重组成立十周年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带来的多彩丰收景象。
保障粮食产量 奠定多元种植结构基础
走进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公司第五连队,蔚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麦田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干部职工、数台收获机昼夜奋战在生产一线,运输车严阵以待。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公司第五连队队长王立伟说:“由于春季两场强降雨,导致今年秋收相对集中,为了及时把粮食颗粒归仓,队里初步计划晴天晾晒部分作物,其他部分进行烘干,抓紧时间圆满完成秋收任务。”
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公司2022年播种面积32.76万亩,为提高秋收工作质量,公司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调配人力机械昼夜抢收,共投入人力783人,出动各类秋收机械164台件,预计全年粮油总产超1亿斤。
合理种植经济作物 实现企业减损增收
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自2017年开始种植甜菜、水飞蓟等经济作物,并总结出较为成熟的种植管理技术。2022年,种植经济作物面积6.7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21%。为确保经济作物丰产丰收,公司党委领导及各农业单位负责人全面踏查地块,科学制订秋收方案,时刻关注天气情况,抓住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科学统筹安排调度各类收获机械,按照水飞蓟成熟度情况,“抢”字当头高标准完成秋收。同时,做到精收细收,减少水飞蓟、甜菜在机械化收获环节的损失,进一步抓实抓细机收减损各项工作,预计水飞蓟亩产可达180斤,甜菜亩产3000公斤。
科学种植饲草 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在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公司第六连队的人工草地上,水平动力搂草机将割晒过的饲草搂成趟,青贮机和运输车同步向前平移,新鲜的饲草从滚筒滑到车厢里。近10台运输车穿梭在田间,与成熟的作物共同勾勒出一幅饲草丰收忙的生动图景。走进第十一连队的晒场,刚刚裹包的人工饲草犹如一个个圆圆的“大面包”,排列整齐。机车轰鸣,穿梭在人工草地和麦场之间,打破了草原上特有的宁静。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展开积极合作,增加了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人工饲草种植的推广,改变了北方高寒地区旱作农业一年一季的种植方式,每年7月中旬进行头茬收获,9月收获二茬草,实现了耕地亩产值和亩效益双增加。今年,该公司积极推进生态草牧业项目,种植人工草地4万亩,其中燕麦草2.7万亩,苜蓿草1.3万亩,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中科院提供的人工饲草种植技术,结合实际制定了《人工饲草种植技术规程》,严格把控种、管、收的质量关,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饲草产业模式。
设施农业助发展 敲开职工致富门
2017年起,呼伦贝尔农垦陶海农牧场公司因地制宜制定了扶持职工多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企业端盘子、职工选项目的方式,将多种经营项目送到职工身边,帮助职工发展产业,第一连队以距离海拉尔城区近的优势,鼓励具有种植基础的职工发展设施农业。如今,已有大棚种植户46户,建设春棚、暖棚58座,规模达到53亩,职工庭院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职工家属孙秀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她家大棚内的葡萄喜获丰收,给周边游客提供了采摘的好去处。
孙秀梅家共种植了两座大棚,一座是40米的水果棚,种植了桃李、葡萄、车厘子,另一座70米的蔬菜大棚,种植了黄瓜、茄子等蔬菜。为保障质量和口碑,孙秀梅只施用农家肥。“别看我的菜颜值不高,但是口感绝对一流,回头客特别多。”每天一早孙秀梅都会骑上电动三轮车,将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送到巴彦库仁镇里进行销售。“现在农牧场政策好,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新技术,等到把种植果树的技术掌握的更熟练后,我打算把70亩蔬菜棚也种上水果,一次投入,多年产出。”
据了解,2022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总种植面积576万亩,其中小麦131万亩、油菜140万亩、玉米62.16万亩、大豆155万亩,水飞蓟、马铃薯、甜菜、牧草等合计93万亩。经过技术人员田间测产调查,预计今年作物总产34.08亿斤,粮油总产21.68亿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积极推行粮经饲特多元种植模式,实现了促进企业增产职工增收的目标,勾画出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
技术支持:米趣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