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垦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将其视为提升农垦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生产发水平的重要举措。农垦系统要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农垦系统在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等方面的优势。
当前,农垦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据测算,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达到51.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52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6%。2016年,农垦粮食单产达到489千克,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20多千克。
农垦要在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良种化上,要保持农垦在橡胶种苗、常规水稻和小麦上的育种优势,增强玉米和水稻的两杂育种能力建设,力争在蔬菜种子、果树苗木等领域有突破。
在机械化上,除了确保垦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外,还要主攻重点作物、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着力推进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和甘蔗等重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建立标准化机务区,提高农机管理水平,提升农垦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会同农机主管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加强垦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监管和使用。
在信息化上,一方面要优化存量应用,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创新增量应用,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实际,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由事务性管理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社会管理延伸,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加强农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设施装备难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和完善科研机制,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图片
在农垦战略性产业方面,要瞄准国际国内技术前沿,整合垦区内外科技资源,组建农垦相关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性重大技术。粮食产业方面,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产业链,开展节粮减损新设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技术攻关,促进节粮、节能、节水等方面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
在种业产业方面,重点加强转基因、SPT、双单倍体技术、SNP检测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工程化育种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新品种精准推广信息技术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在奶业产业方面,重点加强奶牛遗传改良和繁育体系建设,加速选育出具有自主产权的奶牛新品种加强奶牛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现代高效奶业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开展振兴奶业首蓿发展研发与成果转化,从根本上提升乳品质量;加强乳产品加工前沿技术研发,不断改善和提升加工设备;加强奶业先进技术的熟化、组装、集成和产业化示范,加速形成农垦奶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在天然橡胶产业方面,重点加强新品种培育及其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发应用,逐步提高橡胶单产水平;研发适合中国植胶环境特点的橡胶树微割技术及配套施肥、土地综合利用等技术体系;加强子午线轮胎原料胶和低蛋白浓缩胶生产工艺研发创新,提高工艺标准和参数等。
要统筹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推动农垦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农垦系统通过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有效整合系统内各行业的资源,打造了多个联盟平台。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于2014年8月28日,该联盟是由全国各垦区内种子企业自愿组成、共谋发展、互助协作的产业联盟,第一届成员单位为来自17个垦区的50家种子企业。、
联盟的宗旨是研究谋划农垦种业发展战略,加强农垦种业交流与合作,提升农垦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垦种业市场推广进程,提高农垦种业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垦种业企业、生产基地在垦区内外联合、联营。
联盟的目标是要统一联盟全体成员发展共识,在同一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推动联盟成员资源共享、协同合作、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全面提升农垦种业的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联盟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谋划农垦种业发展战略,搭建农垦种业科技合作平台,加快农垦种业市场推广进程,维护联盟成员合法权益,服务联盟成员单位,承担政府等有关部门委托交办的事务,组织开展行业公益事业以及符合联盟宗旨的有关工作。
中国农垦天然橡胶产业联盟。成立于2014年9月2日,是由广东省农垦总局、海南省农垦总局、云南省农垦总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发起成立的非法人组织。联盟的目标是推动成立中垦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资源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农垦国际大胶商。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海南、云南农垦实施协同、交叉、一体化战略,采取“联合联盟联营”方式,在销售、加工、种业、科技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促进农垦天然橡胶产业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立于2015年11月18日,该联盟是以农垦系统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乳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企业为主、科研院所等乳业相关单位自愿参加,共谋发展、互助协作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在农业部农垦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联盟的目标和宗旨是统一联盟内各成员的发展共识,凝聚联盟成员的力量,搭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与政府、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垦奶业的全面提升,打造国际一流的农垦乳业企业集群,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新鲜、营养的乳制品,引领中国乳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下一步,农垦系统要结合各垦区的产业发展优势和需求,对人才、项目资金、扶持政策等支持性要素进行全面统筹。充分发挥已有联盟的作用,为产业进一步整合发展、做强做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重点在农垦优势产业和生产链重要环节上推进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联盟。
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组织模式创新,以技术创新为目标,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有效整合垦区内部和系统外部科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企业、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活力,集中力量在相关产业突破一批前沿技术。
以联盟为支撑,搭建若干综合性技术集成和转化应用平台,重点开展高产高效技术的集成示范,快速推动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将科技成果最大限度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要整合种业基地和科研资源,实施联合联盟联营,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农垦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商业化种子生产,现有商品种子量5万吨以上的垦区12个,万亩以上规模的粮食种子生产农场280个,经济作物种子种苗生产农场96个,遍布于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各级产加销一体化种业公司195个,新品种试验站340个,种子经营网点8523个。
其中,农垦种业企业中资产总值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12家,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9家。2016年,农作物制种基地面积达405万亩,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14.88亿千克,销售商品种子10.98亿千克,其中对垦区外供种9.37亿千克,种子销售总额达到5.19亿元,经营利通达2.89亿元。
目前,农垦种业存在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品种较少、种业资源比较分散等问题。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推进中国农垦种业联盟纵深发展。按照先易后难、先产品后资本、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逐步推进农垦种业“联合联盟联营”发展,促进中国农垦种业联盟由松散向紧密发展。
通过联盟促进没有实现种业资源整合的垦区在本垦区内加快种业产业整合;加强已实现种业资源整合的垦区与其他垦区间的合作与联合,打破区域限制,发挥各农垦种业企业的优势,解决农垦种业发展共性问题。
二是提升农垦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联盟为平台,以整合种子产业链要素为手段,引导具有一定实力的种业企业在农垦体系内分区域、分品种重点搭建联合研发、品种审定、品种繁育的合作平台,通过协议约定、科技资源互助、成果转让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系统内的协作水平,增强农垦种业自主研发品种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农垦种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图片
三是打造农垦种业企的联合舰队。以市场化机制为基础,以农垦种业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或垦区资产置换、股权划转、持股联盟、共同投资、重组并购、合作融资等资本运作手段,推动核心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区域型的种业龙头企业。同时,利用农垦发展基金,通过相互持股、共同投资、合作融资等资本运作手段,适时组建以资本为联结、集团化管理的农垦控股国际种业集团公司,统一研发、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市场,建设国家级种业航母。
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农垦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扩大农用航空作业范围,建设标准化机务区。近年来,农垦农机装备结构和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获机、精量播种机、高速插秧机等高性能、高效率农业机械的拥有量占比大幅增加。
截至2016年末,全国农垦农机总动力达到2965万千瓦,大中型农用拖拉机21.62万台,农用排灌机械29.43万台,联合收割机9.41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设施农业装备、畜牧机械均有增长。
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二是做好标准化机务区建设工作。要在以粮棉油糖生产为重点的、种植规模在1万亩以上的农场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实用耐久、功能齐全的标准化机务区,具体建设规模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旱田水田等特征确定。
机务区要定位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指挥调度中心、农机标准化管理的应用中心、农机装备规范存放中心、新机具和新技术展示中心、农机具维修和保养中心,要突出为农机服务的功能。在建设机务区时,垦区要作为建设投资主体,同时鼓励企业、农机化组织和农机户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和管理。机务区建成后的运营管理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作为管理主体,实行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实现经济上自负盈亏。
三是持续提升垦区机械化发展水平。各垦区要以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大型农业机械和配套机具,提升农机装备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推动农垦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尤其是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特点,加强对农机作业关键和薄弱环节的技术创新研发,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棉花、甘蔗、马铃薯、油菜等重点作物的全程机械化。
同时,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用航空,扩大农用航空作业范围,增强应对灾害和应急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要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开展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农垦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展信息化工作,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农垦企业信息化起步最早、应用最广泛、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应用领域。垦区和集团化公司层面都实现了财务信息集中储存、资金资产统一核算,基本实现信息化全覆盖,信息技术在规范财务管理、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产管理信息化上,部分垦区在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积极拓展信息化应用,在墒情监控、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测土施肥、自动喷灌等生产环节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管控。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上,农垦企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水平和营销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信息化成为支撑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管理信息化上,没有移交社会管理职能的垦区,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城镇信息化管理,加大信息化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管理正逐步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下一步,要充分瞄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最前沿,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应用,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程信息化链接,提升农垦综合信息化水平。在生产上,要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物联网等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应用,不断提高农垦生产智能化水平。
在管理上,要加快土地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经营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经营网络化建设,探索搭建全国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平台,实现农垦主要农产品全程可追溯,提升产品营销网络化水平。要加强农垦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高效、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农垦系统也已建立了以垦区和农场两个层次为主,以农场农业技术人员为主体,集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服务和部分行业管理职能为一体,以“技术专家组一农场农技推广人员一科技种植(养殖)示范户-辐射种植(养殖)户”为主要模式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对成熟的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推广应用。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在国家层面,加强农垦系统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将农垦的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纳入到全国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明确农垦农技推广体系机构的性质,切实保障农垦农技推广人员的利益,维护农垦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性。
技术支持:米趣智创